2023-12-13 10:29:03 作者 : 围观 :268次
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澳门水司的朱伟文副总在微信上交流时,我问他,能否给我介绍一下,澳门的供水发展史。朱总非常爽快的答应了,非常感谢朱伟文副总,作了一个简洁而系统的介绍,他给我画了一个澳门供水速画象。在平淡无奇的文字背后,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供水发展背后的诸多体验。
为什么要了解供水发展史?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所说的意思不是字面意思,他说的意思是历史只存在于历史学家对历史的思想认识之中);
毛泽东说:“读史可以明智,这是先人早就说过的”;
柯林伍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梁启超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
供水史,对我们水务人而言,又有意味着什么呢?
我想有以下几点意义,值得我们静下心来思考
1、供水,是一项特殊的事业,每一个地方的供水史必然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构件之一,也是研究一个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镜象。
2、水务发展史,就是地方发展的一个缩影。水质、水量的变化背后,其实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3、从投资人的角度而言,从历史事件中,来体验战略定力,似乎不无裨益或是更有价值。
全文如下:未给作者本人审核。
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澳門自來水)
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於1935年創立,為一家私營企業。1985年由法國蘇伊士集團和香港新創建集團有限公司組成的蘇伊士新創建有限公司(原為中法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購入85%股份入主澳門自來水,並與當時澳葡政府簽訂一項為期25年的供水專營合約。合約於2009年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延長20年至2030年7月。
我們的抱負是與客戶建立親切緊密的關係,為客戶、股東、員工及社會各界友好創造價值,為澳門的繁榮與發展作出貢獻。
宗旨
● 為澳門提供可靠優質的飲用水,保證水質符合或優於歐洲飲用水標準
● 以符合可持續發展及成本效益的方法,不斷完善客戶服務
● 致力保護環境,承擔社會責任
● 建立高質、積極和忠誠的員工隊伍,提供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投資員工增值知識
● 不斷優化管理、技術及各項支援服務,為相關利益者創造價值
澳門供水歷史
(1935年 – 2017年)
1929
六和自來水公司
「六和自來水公司」成立,並在1931年簽署供水專營合同,在望廈附近開築小型的「六和水塔」,供應山水給少數用戶,當時絕大多數居民都使用井水作一般用途,飲用由「泡水館」售賣的開水,但由於供水方式非常簡陋,沒有水處理設施和科學化消毒設備,使得凈化水水質黃濁、水量和水壓明顯不足。在發展困難,財政虧蝕的情況下,試辦幾年業務仍然不前,待新的自來水公司開辦後,六和公司便告結業。
30年代
澳門自來水成立
1935年,由當時英資的電燈公司MELCO購入澳門自來水公司,並於7月13日,成立新的澳門自來水公司 (即今日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前身)。7月15日,與澳葡政府簽訂了長達六十年的供水專營合約。
1936
青洲水廠揭幕
1936年7月19日,青洲水廠揭幕正式投入運作,以當時嶄新水處理工藝,供應經淨化、且以氯氣消毒的自來水給用戶,澳門的供水事業進入新紀元。
1938
大水塘建成
1938年,位於外港碼頭旁的大水塘建成,佔地面積30萬平方公尺,總蓄水容量為189萬立方米,庫容充足時可供應當時本澳三個月的食水。
1960
竹仙洞、銀坑水庫建成
為解決五十年代末,澳門水荒問題,澳葡政府向廣東省政府提出在珠海興建水庫供澳門使用。位於珠海灣仔、庫容240萬立方米的竹仙洞水庫及庫容140萬立方米的銀坑水庫於1960年建成,向澳門供應原水,大大紓緩澳門居民的制水之苦。1966年,澳門開始向珠海購買原水。
80年代初
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80年代初期, 香港新世界發展董事鄭裕彤加入成為新股東,接手主管公司業務和重組公司架構,從管理和人事方面著手,著力改善水量、水壓、水質和供水服務等問題,經過三年綜合治理,水質逹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標準,財務亦轉虧為盈。
路環水廠於1981年投產,日供水量為一萬立方米。
澳門自來水於1985年進行業務改組,由法國利安水務集團和香港周大福有限公司組成的中法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購入85%股份入主澳門自來水,並與政府簽訂一項為期25年的供水專營合約。
1985
磨刀門原水工程
為解決原水不敷應用的情況,珠澳兩地決定另覓水源。經過研究商討、實地勘測、比較方案等前期工作,最後選定水質優良、水量充沛,污染度低的西江磨刀門水道作為長遠解決珠澳兩地供水問題的永久性飲用水源。
磨刀門供水系統工程是集引水、汲水、蓄水、輸水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供水工程。取水口位處西江磨刀門水道東側掛定角,整個系統由掛定角開始,入竹仙洞水庫後分兩個方向鋪設輸水管道,連接澳門青洲水廠和珠海拱北水廠,全長16.4公里,首期工程完成後,可日供原水20萬立方米,最終可達到四十萬立方米,可長期滿足珠澳兩地用水之需。
第一期磨刀門第一期原水工程於1988年完工,6月正式對澳門供水。
1988
化驗研究中心落成
澳門自來水化驗研究中心落成,由澳督文禮治工程師主持揭幕典禮。
同年,珠澳兩地選定水質優良、水量充沛的西江磨刀門水道作為長遠解決珠澳兩地供水問題的永久性飲用水源。磨刀門第一期原水工程完成,每日可供原水20萬立方米,對長遠保障珠澳兩地飲用水源問題發揮重要作用。
1989
供水系統全面自動化及電腦化
供水系統全面自動化及電腦化,投資澳門幣1,100萬元添置新系統,包括:即時監測自動控制系統、技術資料庫、管網水力分析系統、電腦繪製管網系統。這些系統能有效地改善水質和供水的水量及水壓,提高對管網的管理水平。
90年代
1998
大水塘水廠一期建成
位於漁翁街的大水塘第一期水廠建成,每日可處理淨化水6萬立方米,主要供應澳門北區,新口岸填海區及氹仔等地。
2000
第二條供澳原水管通水
廣東第二條供澳原水管正式通水。水管口徑1米,總長達3公里,與青洲水廠連接。
2004
鹹潮來襲
2003年和2004年的冬春季節期間,鹹潮開始嚴重,雖然原水鹽分含量增加,引起口感不佳,但原水及自來水水質總體仍符合水質標準;然而鹹潮已經開始對澳門供水構成威脅。當時的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中央政府提出多項關於解決鹹潮影響澳門供水安全的建議,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以及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實施壓鹹補淡應急調水和流域骨干水庫聯合調度。
2005
應急調水
2004和2005年冬春枯水期間,澳門和珠海經歷近四十年最嚴重的鹹潮。國家防總批准了珠江“壓鹹補淡”應急調水方案,調水距離從貴州天生橋水庫至澳門約1,500公里,從上游增調水量達8.43億立方米,使珠三角河網地區2.3億立方米水體得以置換,基本緩解了澳門供水危機。
2006
賭權開放,用水急增
隨著2002澳門賭權開放,博彩旅遊業蓬勃發展,澳門用水量持續上升,錄得單日供水量20.8萬立方米之新高紀錄,全年用水量為6,035萬立方米,客戶總數為192,843,產銷差為10.4%。
2008
第三條供澳原水管通水
廣東第三條供澳原水管正式通水。第三條供澳原水管始於廣東珠海竹仙洞水庫,與青洲水廠接通,全長3.9公里,管徑1.6米。令珠海對澳日供水量由原來23萬立方米增加至50萬立方米,有效緩解供澳原水管長期超負荷運作的隱憂。
大水塘水廠二期投產
投資澳門幣1.5億元的大水塘水廠二期投產,生產能力為每日6萬立方米。水廠採用世界頂尖的“氣浮超濾”水處理工藝生產食水,能有效隔離微粒、細菌、病原體及某些病毒,生產水的濁度小於0.2NTU。此工藝更獲得國際水協會(IWA)頒發2010年東亞區水處理工藝設計榮譽獎。
2009
續批供水專營權
澳門特區政府續批供水專營權,雙方簽署《延長澳門特別行政區供水公共服務批給公證合同》,合同於2010年7月8日生效,並於第10年進行一次檢討更新。新合同延長20年至2030年7月7日。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
澳門特區政府與國家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簽署《援建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合作協議書》,保障澳門長遠供水安全。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壩址位於西江中遊廣西桂平市大藤峽峽谷出口,水庫總庫容達30億立方米,總投資約250億元人民幣;具有防洪、發電和水資源配置等作用,結合航運,兼顧灌溉等綜合利用。此樞紐工程對保障澳門和珠江三角洲長遠供水安全尤其重要,能有效調控西江枯水期徑流,保證河道生態環境流量,抑制鹹潮上溯,是作為遠期應對鹹潮的重要舉措。
2011
首次實施階梯水價
推行新水價機制,採取階梯水價和分類水價相結合的模式,通過經濟手段推動各界節約用水,逐步體現“用者自付”的原則。新水價機制在收費上劃分為「家居用水」和「非家居用水」:「家居用水」將會按用戶的用水量多少,實行累進式階梯收費,並分為三個階級;而「非家居用水」則分為「一般非家居用水」和「特種用水」。
竹銀水庫建成
珠海竹銀水庫峻工。竹銀水庫是竹銀水源工程的主要基礎設施,庫容達到4,330萬立方米,調節庫容為4,011萬立方米,其中澳門可獲得竹銀水庫四成的原水調度量,對提高供水系統調鹹蓄淡能力、供水保證率、改善供水水質、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保障澳門、珠海供水的安全和穩定發揮重要作用。
2015
大水塘水廠三期啟用
耗資澳門幣1.2億元建造的大水塘水廠三期正式啟用,繼續採用“氣浮超濾”工藝生產優質的自來水,每日生產能力為6萬立方米,全澳每日總生產能力達至39萬立方米。
2016
興建第四條供澳原水管
澳門特區政府與廣東省人民政府簽署《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及平崗-廣昌原水供應保障工程合作協議》,落實建設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及平崗-廣昌原水供應保障工程。供澳原水管道全長約十五公里,日供水規模為二十萬立方米,將由珠海橫琴直接進入路氹城區,與未來的路環石排灣水廠連接,進一步優化供澳原水管線佈局。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於2016年四月動工建造,預計2017年竣工。
2017
石排灣水廠動土興建
石排灣淨水廠動土儀式於8月21日順利舉行。石排灣淨水廠位於路環高頂馬路,近石排灣水庫側,它是一座以綠色廠房為概念的高標準水處理廠。新淨水廠採用法國蘇伊士的專利水處理工藝,包括脈沖澄清池、碳脈沖吸附池以及V 型濾池,能有效消除水中的有機物、微污染物和嗅氣等物質,日供水能力可達13萬立方米,預計未來二至三年竣工投產。屆時,全澳的供水能力將提升至52萬立方米,足以應付澳門未來十年的城市發展需要。
特别鸣谢:澳门自来水公司朱伟文副总经理,热心提供的材料,让我们全面了解澳门的供水发展史。也欢迎大家留言,发表你的感想,提供地方供水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