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 >>查看详情

以色列:水的创新支点

2023-12-13 17:26:26 作者 : 围观 :70次



       

如果让一个人讲讲创新的好处,他或许可以侃侃而谈很久。这时候,若是你想不失礼貌地打断他,可以接着问他关于创新的具体方法,这一招往往非常管用。创新对大多数人而言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大家都知道它有很多好处,但是又很难讲出关于创新的行之有效的路径。正如管理大师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任务》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创新是全球各企业总裁最为关注的问题,却也是最令他们头疼的难题。

我们很难给创新提供一套普适性的操作方案,是因为创新往往关乎场景,场景不同,一切不同,就好像我们无法用服装生产线去造汽车一样。这个场景下绝佳的创新案例往往很难应用于其他场景,这就是创新为什么总让人如此挠头的原因。

好在,我们还是可以尝试去探寻一些关于创新的规律,可以从已有的创新案例中求取最大公约数,找到一两个能够超越具体场景而适用于所有创新的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个人或组织面临的具体问题往往能够成为创新最好的支点。

       

过往的大量创新案例(不管是有意设计还是巧合)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打通了一个固有阻碍,或是解决了一个两难困境。这让我们意识到,创新的本质是“不可能河”上的一座桥。这里的“不可能河”就是我们遇到的具体的困难和阻碍,这座桥就是创新。如果没有这条叫做“不可能”的河,我们往往不会有架桥的动力和灵感。尽管这似乎有违常理,但是经验的确告诉我们问题是创新最好的支点。位于中东地区的“弹丸小国”以色列,正是利用问题这个支点,将自己打造成了一片创新的沃土。

以色列国土面积大约是北京的1.5倍,仅有900万人口,但是却拥有76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超过整个欧洲的总和,仅次于美国。此外,这个国家拥有6000多家科技初创公司,平均每1300人就有一家,这个数字超过了美国硅谷,居于全球首位。以色列之所以能够成为创新沃土,除了其特有的鼓励创新的制度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其面临的种种制约。

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以色列面临的主要制约。以色列国土中超过一半是沙漠地带,可耕地面积不足50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县。水资源还极度匮乏,60%以上的国土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状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400立方米,而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8800立方米。

在这种环境下,以色列还是实现了农业区不断增加和农业人员不断下降的奇迹。当前,占其全国劳动人口不足6%的农业人员提供了全国90%以上的食物,很多领域还大量出口。比如,欧洲有40%的瓜果和蔬菜就进口自以色列,以色列也因此被誉为“欧洲果篮”。

从沙漠到“果篮”,正是以色列人以问题为支点展开创新的结果。

为了应对水资源匮乏,以色列分别从存量和增量两个层面展开创新。存量层面是想办法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主要通过先进的灌溉技术和废水循环利用来实现。以色列以其科学滴灌技术闻名世界,通过在农田中应用这种精准、高效的压力灌溉方式,可以最大化减少灌溉过程中水的蒸发和其他形式的浪费,使得水的利用率高达95%,而常用的河流漫灌方式利用率不足40%。现在,在满足本国所需之外,以色列每年生产的灌溉设备有超过80%用于出口。

除了灌溉技术,以色列的污水处理技术也处于世界前列,其污水回收率高达93%,位列世界第一,而排名世界第二的西班牙回收率仅为15%。现在,以色列基本做到了可饮用水源只供应居民生活,农业和工业用水大多来自污水处理后的循环再利用。

在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之余,以色列也积极开拓新的淡水来源。因为西临地中海,所以以色列很早就开始发展海水淡化技术,以增加国内的淡水供应。目前,以色列有5家海水淡化厂,每年提供约6亿立方米淡化水,相当于全国工业、农业和生活日常用水量的30%。

       

当然,要成为“欧洲果篮”,以色列在解决水资源之外,还必须应对“客户国”的各种挑剔。欧洲国家对农产品要求很高,其中一条就是在保证作物长得好的同时,还不允许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这又是一条“不可能河”,而以色列的科技公司则利用这个支点,架起了一座座令人啧啧称奇的“桥”。

为了满足欧洲客户的要求,以色列科技公司用“生物防虫”技术取代化学杀虫剂,也即用害虫的天敌来治理害虫。比如,一家名为BioBee的农业科技公司,培育了一些独特的蜘蛛和寄生蜂,通过特殊的包装方式,这些生物可以作为商品售卖。它们被放养到农田后,可以找到并杀死常见的螨虫、蚜虫和飞蛾等害虫。这家公司还培育了一种做了绝育处理的雄性果蝇,它们可以满足雌性果蝇共栖的需要,但是无法繁衍后代,避免雌性果蝇在瓜果中产卵而损害这些作物。

在《旧约·出埃及记》中,有多处提到以色列人的先知摩西在神的帮助下为以色列人变出食物和水的故事。比如,在一个没有水喝的地方,摩西用手杖击打磐石后磐石就流出了可以饮用的水;有一个地方因为水太苦而不能喝,摩西给水里放入一棵树之后水就变甜了;还有在摩西的祈求下从天而降的“滋味如同搀蜜的薄饼”的吗哪(《圣经》中记载的一种上帝赐给以色列人的神奇食物)……种种这些过去只有在宗教经文中才能看到的“神迹”,被以色列人用技术创新一一变成了现实。

以色列的一位农学教授在谈到他们的研究特点时总结道:“(在以色列)所有项目和科研课题,都必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这句话道出了以色列能够成为创新沃土的真谛,问题给他们带去种种制约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创新的契机。当每一项创新都必须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时,创新的效率和效果也会得到极大提升。

当然,创新并不是以色列人的专利,只是他们的经历给了我们一种绝佳的发现创新机遇的视角,那就是不要去抱怨问题,而是要想着如何直面问题。在常规视角下,问题带来的是制约,而在创新视角下,它提供的却是一个难得的支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