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 >>查看详情

短兵相接 绕路行

2023-11-29 14:51:14 作者 : 围观 :59次

  当年提出“中华碧水计划”,向政府要特许经营权的桑德,今年起决定缓一缓水务BOT(建设-运营-移交)项目的节奏,而对需要大量资金而不涉及建设的TOT(移交—运营—移交)项目,则“敬而远之”了。

  2008年,完成对污水设备制造商海斯顿的收购,并着手在湖北咸宁,投资4亿多建设固废设备基地,桑德集团看起来是在“返璞归真”——1993年成立的桑德集团,正是以EPC建设和设备销售发家的;在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银根紧缩导致产业环境春天不再时,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准备力保的业务,正是EPC建设和设备制造。

  毫无疑问,较之EPC建设和设备制造,如果能够承接BOT或者TOT,后者能够带来更庞大的业务量和周期更长的回报,同时可以帮助一家公司迅速“长大”。

  然而,桑德集团在承接大型BOT或者TOT项目上,目前仍是稍欠竞争力。要竞得动辄需要上亿甚至几十亿资金投资的项目,资金实力是第一要义,其次是运营大型项目的能力,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桑德都是“先天不足”。

  文一波将桑德集团定位为“环保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而若是以处理物的形态来划分,环保产业无疑可以分为:污水处理业务、固体废物处理业务和废气处理业务。这其中桑德集团已经涉足前两项,其中水处理业务更是让桑德在业务一举成名——它在1999年策划了“中华碧水计划”。

  问题是,市场化最早、市场规模比较庞大的污水处理业务,呈现出污水处理与市政水务运营打包后整体市场化(BOT或者TOT)的趋势,例如,2003年,威立雅水务公司与深圳水务集团,签下深圳为期50年的合同,包括制水和配送,客户关系以及污水处理的收集。

  这对于桑德集团而言,是不妙的趋势。

  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污水处理业务的竞争上,一年营业收入达几百亿欧元的威立雅集团或者苏伊士,可以携资本的优势和经年积累的市政水务运营的经验,攻城略地。

  因此,虽说已经“弄水”十余载,但桑德集团依然如履薄冰,文一波常觉得:“做企业每天都很痛苦。”

  在文一波看来,在污水处理领域,是免不了要和大型外资企业,短兵相接。

  不过,“威立雅的资本运作水平高超,跟它甚至没法玩”,外资企业更善于使用财务杠杆,通过战略合作者向银行贷款,或者向全球各类基金募集资金。就大型的BOT、TOT项目,银行更倾向于贷款给国有企业。这就使得像桑德这样的民营企业承接BOT、TOT等项目,是充满挑战的。

  因此,回过头来看,桑德的“返璞归真”,实是无奈之举。

  遇强则弱,在文一波看来,机会还是有的,设备制造业务的做大做强,是重要契机。

  不论是污水处理项目还是固废处理项目,大多投入大、运营周期长,如果所有的设备都从国外采购,不但初次采购成本高,而且随后的维修成本亦不会太低;另一方面,由于各地的环境发展情况不同,国外的设备也不一定都适合应用到中国市场。

  如果本土公司能够提供品质卓越、价格适合的产品,就极有可能不断蚕食市场份额。对于项目运营商,为了能够成功竞标,也必须考虑有竞争力的报价,鉴于此,大型外资企业也会考虑采购的本土化。

  换言之,设备制造做大做强,是有市场前景的。同时,拥有设备制造业务,也会让桑德在EPC(项目总承包)业务更有竞争力。

  避开在BOT、TOT业务上与大型公司短兵相接,就意味着桑德必须面对设备制造领域的竞争。在中国市场,目前设备制造领域门槛不高,全国各地分布着众多小规模的设备制造商。文一波认为,相对于本土竞争对手,桑德则在资金(有两家上市公司)和行业经验上,具有比较优势,有做大的可能性。遇弱则强,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份,当资产价格下行,桑德甚至可以抓住机会,通过购买资产,整合行业资源,进一步做大设备制造业务。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