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 >>查看详情

我国城市水业发展“春光明媚”

2023-11-29 14:55:29 作者 : 围观 :74次

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上,以“新挑战、新机遇、新模式”为主题,吸引了500多名水业相关人员参加,共同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家4万亿投资背景下城市水业的去向。城市水业的发展受到住宅与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水利部等等政府多个相关部门政策的影响。作为一个公益性质很强的行业,城市水业可能比一般行业更关注宏观政策的走向。相比往届,三个“新”字似乎预示着我国城市水业的发展“春光明媚”。

  城市水业发展之现实

  过去的2008年里,城市水业在变化的宏观政策中随波起伏。“节能减排”政策受经济形势恶化的影响,在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上受到一定制约,面临保增长下反弹的压力;国家的4万亿元投资虽对污水处理领域青睐有加,但供水领域被排斥在投资拉动之外,且2/3资金需要地方配套的现实也给水业融资带来压力。具体到水业市场环境,2008年下半年新增的60亿政策性资金对城市水业尤其是城市污水领域的注入,使整个水行业某种程度上呈现出“国进民退”的趋势,外资则相对沉寂。这一点从本届战略论坛上颁发的“2008年度十大影响力企业”榜单中就可以看出:前三甲均为国有控股,世界水业巨头威立雅则第一次跌出前五。

  社会整体水价偏低成为水务发展的瓶颈。中国人均淡水资源缺乏,污水处理价还是偏低。一般情况下,全球一个家庭的水费支出约占其可支配收入的2%到5%,但是我国2007年只占1.09%左右。比如深圳市水价,每立方米是1.9元,污水处理价是每立方米是0.9元。过低的水价使深圳水务集团利润无法实现规模的同步增长。另外水务投资市场的过度竞争也背离了行业的价值。在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很多城市的政府用高投入当作水务改革的首要目的,更倾向于以报价排名低,而不是合理报价,偏离了行业改革的根本目标。在一些报运营水价的投资项目中,价格被压得很低,致使水价不足以支持运营成本,使企业经营陷入恶性循环。更不好的是出现了运营商在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而且恶意偷排污水等现象。

  公共财政在市政建设上的投入萎缩。保增长离不开市政投资,但事实上,国家公共财政在市政建设上的投入正在快速递减。有数据显示,1981年中央拨款占市政投资建设的26.5%,1991年骤降为5%,而到2007年时,这个数字已经变成0.8%,尚不足1%。如今,国家4万亿投资仍大量投向了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在市政设施上的投资非常有限。对于城市水业来说,获得关注的也仅有污水处理厂建设等,供水领域被排除在投资拉动之外。

  整个水资源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事实上,“水资源”的概念上世纪80年代才提出,1988年的水法中才有“水资源管理”这种说法,而如今,全国水利工作会上回良玉副总理的讲话显示:整个水资源的状况已经到了要实行最严格管理制度的阶段。因此,水利部编制了《城市水系规划导则》,对城市化进程中日益严峻的水问题如防洪供水安全、水环境质量恶化、水景观和水文化重视不够等提供借鉴和导引,作为城市水系规划的指导性技术文件。

  环境专业人才“有需求无就业”。尽管很多方面都反复强调城市水业能提供一个广阔的就业市场,然而对于高校里环境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要做到无缝衔接依然存在诸多困难。资料显示,我国开设环境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200多所。网罗列的2008年十大热门专业中,环境相关专业因为环保产业的巨大前景占居其中一席。然而从就业现状来看却差强人意。有数据表明,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率不足33.56%,研究生就业率不足78.5%,很多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没有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造成这种“有需求无就业”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改革很慢,但产业发展很快”,滞后造成的匹配不佳难以避免。各大学办的环境专业非常泛,导致毕业生尤其是本科毕业生在上岗后能得到很好使用的情况比较差、市场竞争力较弱。

  另外,水务行业人才需求的结构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环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这个行业需要更多的是技工,这与现在高校的培养模式也有差异。大学里教的东西可能并不一定是工作需要的,这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不仅存在于“叫好不叫座”的环保行业,也存在于任何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

  城市水业发展迎来“春光”

  当然,传统供水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投资机遇。第一,当前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基本国策是刺激消费,以投资拉动经济,投资拉动经济首选行业还是包括了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行业。水务行业是在任何经济环境中都属于确保发展,也能够稳定发展的重点行业。第二,具备运营管理竞争力的水务企业,将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水务事业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和谐,各地政府逐渐意识到并希望投资者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运营管理输出能力,来提升运营效率,从而实现城市水务的良性循环,因而具备了强大的运营管理及输出能力。第三,一体化的系统集成能力将成为未来核心竞争优势,这个能力也决定了水务运行各子分系统的能力是否充分发挥,能否以最低的成本满足未来项目的运营要求。好的集成能力主要体现在“水务系统运营管理能力,工程设置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

  不关注性质,只在乎品牌。要解决投资不足的问题,还要进一步实施特许经营制度,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社会投资和国内外投资。在城市水业这个市场,境外公司最初就是以一种比较成熟的姿态进入,并伴随了中国这个领域的市场化过程。中国在水务领域的开放也是比较公平的,外资、民营、国有三方力量各有优势。随着行业的发展,这些身份性质逐渐淡化,企业本身提供的服务质量和由此夯实的品牌效应转而成为评价标准。在被称为“产业转型年”的2008年,水业第一梯队中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企业既有国有控股的首创股份、深圳水务,也有民营的桑德集团、外资的全球水业巨头威立雅。外资、国企、民营等等,只是一个性质,行业走下去,看的一定是品牌建设,是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

  城市之水开始向服务业转型。变化的环境,政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使2008年成为产业转型年。而站在2009年门槛上的城市水业,无疑要延续这一趋势,以转型适应纷至沓来的各种变化。概括起来,水业产业转型的六大趋势分别为:专业运营服务产业的兴起;投资、运营和技术能力在产业第一梯队中的落实;产权主体与经营服务主体的分离;区域化与政府责任主体的调整;水业服务链的进一步延伸以及企业主体之间的产业整合。一言以蔽之,即水业亟待由重建设行业向重运营和综合能力的服务业转型。

  我国城市水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规范地方举债发挥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地方政府已经变相举债,实现政策性融资,实现自己辖区的发展战略。地方适度举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这既是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国家如美国、日本等长期实践得出的经验,也是规范事实上各级地方政府以各种名义举债的需要。近日,由财政部代理发行的2000亿地方债券分配方案已经基本确定,首个地方债品种—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债券(一期)也已于3月27日开始招标。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今后地方举债将越来越规范,地方财政及债务信息也将越来越透明,这有利于社会公众和市场机制发挥监督作用。而地方债券融资模式的突破也将直接影响用于城市水业的市政债券的试点发行,缓解4万亿投资中超过2/3需要地方配套带来的“中央抓财权、地方承担事权”矛盾。

  然而,像城市水业这样的行业,不能以为政府的资金投入了,就无需其他资金,这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只要民间资本愿意介入的领域,我们就应欢迎介入;政府资金更多还是要用在市场本身不能有效提供资金的领域。特别是政府应该按照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去操作,绝对不是要把已经有意愿投资的民间资本排除出去,也即是说,要发挥乘数效应,而不是放大挤出效应。

  继续推进污水资源化,关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以北京为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借举办亚运会和奥运会两个重要契机,北京市加大污水处理和污水资源化的工作力度,使污水处理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初步形成了污水资源化的利用体系。奥运后继续推进污水资源化,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这既与南水北调中线引长江水进京建成的推迟有关,也与污水处理厂落后的现状设施还需改造相关联。前者对确保北京水资源供需平衡是巨大挑战,要求加快循环水务建设,推进污水资源化进程;后者要求对现在的污水处理厂实施全面升级改造,同时还要建设一批再生水调水工程及配套设施,把生产的高品质再生水输送到城市的上游和用户端。而这些工程都需要在保证现有污水厂不停产的情况下进行、输水管网和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在城市建成区内完成,任务的艰巨可见一斑。

  此外,在污水厂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上要更关注运行成本。在规划、建设期人们往往更加关注建设成本而忽略运行成本,如果选择了建设成本低、运行维护成本高的技术,污水厂一旦建成,长期高额的运行费用会让污水处理厂变成建得起,用不起的“摆设”;如果选择建设成本相对高些、而运行维护成本较低的技术,虽然那一次性投入大一些,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普及,更新、改造、大修的成本是会逐渐降低的,低廉的运行成本会让这个技术变得更有生命力。

  提高服务业比例是水业产业成熟的标志。目前,在中国的服务业比例是25%-30%,离发达国家60%的比例尚有差距。因此,向这个目标奋进是一个自然的趋势。从备受关注的污水处理行业来看,我国的污水处理厂数量近年来急速攀升。1998年到2008年的10年间仅从400座增加到1500座,但2008年到2010年,预计两年内就将再建成2000座,届时将会有3500座污水处理厂运营。与此同时,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主体和规模也在逐渐发生变化,10多年以前主要是10-20万吨的大型处理厂,而目前在大城市的郊区以及乡镇在建的多是1万吨以下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的主体规模上向小型化发展、地域上正在向乡镇延伸。因此,城市水业三种主要形态中的设备制造业与工程建设业正在马不停蹄地完成先期准备,接下来该由以运营为核心的服务业大显身手了—建设与运营并重成为适时的要求。

  中央的4万亿元投资提出已有数月,第一批1000亿元新增投资计划和投资预算也已于去年12月18日宣布全部下达。如最初所预想的,大部分流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而这两方面均有涉及的环保领域自然而然获得了较多资金。数据显示,规划里有3500亿元用于生态环保建设领域,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个投向就是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中央财政未来两年用于污水处理行业的投资是900亿元,加上银行贷款等资金,污水处理行业投资将可达到2800-3000亿元。

  危机之下保增长促就业的国策也在呼唤大量拉动就业的服务业。运营的服务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就业市场,全国有那么多的设施建成就需要有这么多的就业。粗略估计这个市场未来可以提供超过10万个岗位,带动环保和就业的双赢。与之相对应的,职业教育和就业后的再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种辅助手段。因此,水务部门都在积极筹备与各高校环境专业进行联合培养的模式,以期能得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员工。

  以“转型”应万变,但愿新挑战与新机遇并存的2009年,中国城市水业能开拓出新模式,从而达到一个新高度。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