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连续通报两起管网问题的案例,这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历史上似乎还是头一次。5月17日上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集中通报典型案例,其中之一是“湖南省株洲市污水管网改造滞后雨污混流水直排湘江”。而就在一周之前,5月6日,督察组还通报过一起管网问题的案例,即“江西省南昌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滞后污水直排问题整治不力”。此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只是在向地方反馈问题时,零散地提及过一些管网的问题。作为典型案例集中通报,印象中这还是头一次,而且一下子就通报了两个,信号意义明显。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管网问题已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并且被列入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重点关注的对象。在湖南,督察组发现,株洲市老城区市政排水管网年久失修,雨污合流、错接混接、破损渗漏等问题突出,影响湘江水质进一步改善,急需加快推进升级改造。
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管网改造滞后,二是管网改造数据失真。在管网排查方面,根据《湖南省县以上城市污水治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19—2021年)》的要求,各市州应于2019年10月31日前完成城市建成区污水收集系统排查,但截至本次督察进驻,株洲市仍未完成管网排查任务。也就是说,时间比原计划拖延了近一年半,任务仍没有完成。在管网改造方面,根据《湖南省“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株洲市主城区应完成老旧污水管网改造83公里、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152公里,但实际仅分别完成9.86公里、81.6公里,完成率分别为11.9%、53.6%。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雨污混流水直排湘江,环境风险隐患突出。同时,有关部门对管网改造的数据还非常混乱。4月13日,株洲市住建局向湖南省住建厅报送数据时,还是“完成老旧污水管网改造64.4公里,其中城区30公里、县城34.4公里”。到了4月21日,株洲市住建局向督察组报送材料时,却成立“完成老旧污水管网改造148.4公里,其中城区107.5公里、县城40.9公里”。短短一周时间,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就多出了84公里,任务完成情况也由“未完成”变成了“超额完成”。实际上,督察组发现,新报送多出的84公里管网多为新建管网、雨污合流制改造管网,不属于老旧污水管网改造。督察组指出相关问题后,株洲市住建局于4月22日第三次报送材料,仍坚称超额完成改造任务。经湖南省住建厅进一步核查,株洲市报送的107.5公里主城区改造管网中,29公里实为新建污水管网,63.75公里实为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4.89公里无法查证,老旧管网改造实际仅完成9.86公里。一组数据,先后报送3次,但都与实际情况存在明显差距。在江西,督察组发现,南昌市有关部门对生活污水管网建设重视不够,统筹谋划不周,推进实施不力,大量生活污水未收集处理,排入环境。
其中,一大问题就是“污水管网排查整治滞后”。2019年1月、2月、11月,南昌市政府3次专题会议均对排查全市污水管网问题的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提出要求,但由于责任部门落实不力,造成“次次提要求、次次未落实”。2019年3月,南昌市政府批复《南昌市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达标整治工程方案》,要求2019年4月底前要完成管网现状摸排并建立台账,但排查工作直到2020年8月才完成。正是由于排查深度不够、情况不全、问题不准等原因,导致全市管网建设和改造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边查边整、修修补补,整改效果差,黑臭水体呈反弹趋势。图为南昌市青山闸附近水体黑臭,取样监测显示氨氮浓度10.8毫克/升,超过Ⅲ类水质标准9.8倍除了以上2个典型案例,督察组在山西太原、广西崇左的典型案例通报中也提到过管网问题。在山西,督察组指出,太原市清徐县实施的截污纳管工程敷衍应付,仅设计建设了主管网,没有建设收集污水的配套支管,管网中仍然是雨污合流、清污合流,未解决困扰污水处理厂的来水量大、浓度低等问题。
造成崇左市部分池塘黑臭的根本原因在于不重视污水管网建设,大量生活污水没有纳入城市排污系统,而是经沟渠汇集、地表漫流、渗流,在低洼处形成多个污水池塘。(崇左市)对这些池塘“一填了之”,而不对污水管网“动刀子”,实际上是在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表面文章”。
督察组调阅自治区住建部门数据发现,2020年崇左市污水集中收集率仅为6.7%,全区最差,全国罕见!这是崇左市治污做“表面文章”的必然结果,也充分暴露出崇左市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紧迫感不足。崇左市至今仍没有摸清管网底数,市住建部门对污水走向“一问三不知”,造成污水长期乱排、直排。
无论是专门通报株洲、南昌两起管网案例,还是在太原、崇左的案例中“顺便”提及管网问题,都充分说明一个问题: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开始关注管网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重视,也有利于推动地方政府对管网问题引起重视,加快管网建设,尽快弥补这方面的短板。
02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为什么开始重视管网问题?因为它已经成为“十四五”时期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第三十八章第二节“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规定了“十四五”时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几大任务,分别是: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
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开展污水处理差别化精准提标,推广污泥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超过25%。
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以主要产业基地为重点布局危险废弃物集中利用处置设施。
加快建设地级及以上城市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健全县域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
其中,“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在水污染治理中显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排在精准提标、污泥无害化、污水资源化之前,位列第一。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黑臭水体治理接近完成后,管网问题已成为水污染治理的一个突出短板。众所周知,“十三五”时期,我国污水治理的一大任务就是“黑臭水体治理”。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截至2019年底,全国2899个黑臭水体的消除比例达到86.7%,其中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消除比例为96.2%,其他地级城市消除比例则为81.2%。“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后黑臭河道时代”。后黑臭河道时代,最大的痛点就是管网。今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就表示,尽管黑臭水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短板,其中之一就是管网。城市污水管网质量不高,一些地方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特别低,几乎不加处理就快接近达标了,处理的相当一部分水不是污水而是地下水、雨水。公开信息也显示,生态环境部检查了全国4303个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发现进水浓度很低,COD<150mg/L的污水处理厂达到了55.4%,COD<250mg/L的污水处理厂甚至超过70%。因此,随着水污染治理工作逐步深化,“十四五”时期我们水污染治理的任务不再只是黑臭水体这个“表”了,而是开始逐步深入,进入到管网问题这个“里”了。只有关注了管网,才能从源头上彻底解决黑臭问题,才是找到对了黑臭问题的“七寸”,真正防止黑臭水体返黑返臭。当然,解决管网问题也需要巨大的投资,张波曾经表示:黑臭水体整治涉及大量投资,光污水管网就有一万亿元的投资缺口,加上雨水管网一共超过了2万亿。而这,也将为环保产业带来巨大的机会,相关从业企业有望获得利好。事实上,这一波的整改已经来了。以此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为例,在环保督察组的推动下,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迅速整改。在广西,崇左市立行立改,拆除偷排管道,开挖埋设污水管网,启动建设3个污水提升泵站,实施截流工程,提升污水处理厂能力;开展管网普查、疏通,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截流工程,污水渗漏点整治等工作。由此可见,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通报还是很有效果的,对于推动问题解决起到了很大作用的。未来,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推动下,地方政府对于管网问题将会越来越重视,由此带来更多的老旧管网改造,以及新的污水管网建设,并为环保产业持续带来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