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大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对环境水体的保护,全国大范围的县城一级小型污水处理厂,承担起更多的水体保护责任。县级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规模一般在1万立方米/日上下,在运营管理上,可以部分借鉴已经相对成熟的大型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验,但是也要明确小型污水处理厂的自身特点,进行区别管理。本文从小型污水处理厂的运营周期和成本运营管理两方面来分析了小型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特点。
此外,3月29日,“第十三届水处理行业热点技术论坛”将于北京召开(相关链接:与城镇污水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第13届水处理热点技术论坛即将打响!),本次论坛汇集行业专家及领军企业代表对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等内容进行报告与探讨,希望给您带来思考与帮助。
一、运营周期
1.运营初期
小型污水处理厂在建设完毕的初期,往往缺水甚至无水运行,同时雨污合流严重的小型污水处理厂,还存在着进水浓度远低于设计标准的情况,这些情况都容易造成污水处理厂的大马拉小车,污水在厂内的停留时间远大于设计停留时间,此时的处理难度相对简单,较长的停留时间和过量的曝气等因素,可以大幅消减污水中的污染物,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由于设施设备都投用不久,故障率较低,厂内的工作人员巡视和检修维护量较少。
此时污水处理厂的管理人员往往会形成污水处理管理相对容易、没有特别的技术含量等想法。因而在日常管理中,疏忽掉日常管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同时运营成本较低,利润较大,初期污水厂的运营情况都较好,运营方获得较大的收益。
2.运营中期
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营中期,由于外管网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人口的自然增加,收集水量逐步接近或达到设计能力,污水处理厂达到了满负荷或者超负荷的运行。此时设施设备经过多年的运行,由于受到污水厂内设备与污水直接接触的特殊工作环境下,国产设备在5年-6年、进口设备在8年-10年后基本就处于一个需要维护重置的阶段。这两个因素对小型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造成压力。特别是在运营初期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缺少实际的技术人员培养,到了运营中期,造成了污水处理厂内不具备相关技术力量来应对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的情况,而原有设备的老化损毁,也不断加剧厂内维护费用的支出,运营成本上升,厂内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急剧增加,运营管理的难度大幅度增加,运营利润开始下降。
3.运营后期
到了污水处理厂运营后期,污水厂往往根据新的环境标准进行提标改造,或者对原有的设计缺陷进行弥补性改造,开始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更新改造阶段。大修及改造项目实施后,在厂内施工与原有的污水处理相互重叠的现象较多,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难度也大大增加,同时由于检修等原因,进水量降低,运营计费减少,运营企业的厂内资金开始紧张,使后期的更新改造费用投入不足,造成后期的改造工程虎头蛇尾,导致改造效果不尽理想,从而形成新一轮的小型水厂的运行周期循环。
从小型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可以看到,县级的小型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周期循环大约在10年的时间,在10年内出现初期良好运行,中期压力运行,后期改造运行的几个阶段。在实际调查的县一级的运行水厂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这样的情况。
二、成本运营管理
污水处理厂的成本可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直接成本主要来源于污水厂的电耗、药耗、设备维护等可见性的必须支出费用;间接成本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所产生的不可见性费用。直接成本作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的需要保障,是污水处理厂的重要支出性成本,如何有效地降低这部分成本,是在间接成本中得到的体现。污水处理厂通过有效管理,在技术层面能够挖掘到污水厂内的技术潜力,在人员方面能够激发出厂内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简化管理手段,降低管理费用。
三、存在问题
县级的小型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和运营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脱节,设计采信的数据在实际运行当中往往出现偏差,原有的设计计算和设计理念在实际运行中不能达到实际的处理效果。而污水处理厂的运营人员在实际运行中无法理解设计初衷,不能完全体现设计意图和思路,对设计的一些设施设备没有发挥出实际的功效,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达不到处理的效果。
四、改善方法
针对现阶段县级污水处理厂在固有的运行周期中存在的阶段性问题,要清楚得形成认识,并针对各阶段形成有效管控,最终实现县级污水处理厂的良好运行。
小型污水处理厂运营稳定以后,污水处理技术核心变化不大,区域性的共性问题居多,为了减少污水处理厂技术人员的叠加成本,也同时保证技术人员的满负荷工作,在有条件的县市可以成立区域性质的污水处理厂的技术服务中心,为一个区域内的污水厂提供技术支持。这样的技术人员脱离了厂内的管理,能够更加客观的判断技术问题,提供更有效地技术支持,而厂内的管理者也能够通过较低的人员成本得到专业的技术服务,同时技术人员也可以提高工资待遇,对企业的忠诚度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多赢的局面。
县级污水处理厂在设计、施工、安装等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不能达到标准的问题,而这些失误不断地累积,最终在运营管理环节释放出来。有些严重的情况甚至导致无法正常出水。因此在实际运营中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当把技术改造贯穿在整个运营周期内,合理利用不同的运营期间的利润额度,从小的技术修改到大的技术改造,要进行通盘的技术考虑,通过财务计算,核定各种技改费用与预期性收益的平衡,在保障有效利润的前提下,进行技术的升级改造与设备设施的深度维护。
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营利润进行合理分配,通过运营先例建立多年财务模型,判断利润高峰低谷点,合理支配利润,平衡水厂生命期的运行收支平衡,对大修改造项目要进行预先判断,并作出合理规划,做好中长期的运营管理计划,保证污水处理厂的长期稳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