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水极客 >>查看详情

水极客说:打磨很重要

2023-12-13 17:41:36 作者 : 围观 :44次

水极客说:打磨很重要

新事物本身是极具魔力的,比如就算很便宜,但只要是新衣服,我们就会穿得很开心;就算要去做很辛苦的劳作,但只要有新工具,我们就能打起精神。但如果一味依赖新事物的力量,即使再有创新的想法与事物,也会有腐旧的一天,因此要在新与旧之间找到平衡点。对待现有事物,请多斟酌它们是否存在不足,是否要再下点功夫,是否要多打磨一下。无论物品、能力还是打交道的人,”新“都不代表所有。

我们要正视自身的才华和能力,也要理性地对待它。本领必须经过沉淀、考验和打磨。帮助我们脚踏实地地去实现理想。

如何打磨那些飘雪的时光

飘雪之日最是安宁,也最是孤寂。在千百年前那些聊以消遣的事与物屈指可数的年代,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市井小民,凭窗观雪,在那肃穆却又祥和的气氛里,心头总是五味杂陈。岑参雪中送友,梨花般的浪漫终被马蹄印般的惆怅取代;柳宗元雪中戴笠,在全无鸟鸣人语的山谷里摆出悠闲的姿态,酝酿一腔落寞与忧郁;张岱望雪亭中,有知己铺毡对坐,有童子把壶烫酒,欢愉之外,只有隐隐作痛的故国之思最是真实。雪对人们的情绪与心事进行着撩拨与召唤,人们想尽办法借助外物从中“脱身”。何以消雪愁?可凭弦与钩。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岑参的“忽如春风”与“万树梨花”向来为世人称颂。其实,“中军置酒”四句也是一句反应唐代冬日军中接风送行宴饮活动的神来之笔。军营大帐内觥筹交错,弓弦舞动,一派热闹,帐外辕门落雪,红旗不展,一派清冷。而此四句中的第二句被三种乐器占据,足以说明这些笙箫管弦是帐内非常重要的“主角”。冬日萧索,杯中之物暖的是人的身,宫商徴羽暖的是人的心。胡琴声嘶哑而洪亮,绵长颤动;琵琶声细碎却清晰,急缓交杂;羌笛声婉转且悠扬,如泣如诉。

这三种乐器在中唐及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盛行于全国特别是边塞地区。唐朝曾历繁盛,人们钟爱的乐器自然不似宋代呜咽的洞箫与陶埙,而是声音洪亮高昂并富有激情、指法花炫多变并具观赏价值的乐器,演奏出的曲目或宏大或靡靡,如《秦王破阵乐》和《霓裳羽衣曲》,尽管早已失传,相关古籍文献的记载仍足以填补人们的想象。在大漠无边的塞外,漫天飞雪早已染白了沙海,岑参帐内的乐师大抵不多,但取乐的效果确是不减的。轻拢慢拈者,鼓腮换气者,抽弓压弦者,就像今天的室内乐(在比较小的场所演奏的音乐)。乐师们陶醉在自己的韵律中,全然忘记来时的寒冷;岑参与友人把乐曲和着美酒一并饮下,他们微醺的脸上挂着笑意,暂时忘却了此后飞雪中的别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垂钓是消磨时间的上佳选择,特别是在了无生趣的冬日。冬钓比起其他时节的垂钓更具挑战和乐趣,垂钓者不仅要耐得住寂寞,还要难得住寒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垂钓,重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全无浮躁的心。在“鸟飞绝”且“人踪灭”的山间小溪上,可遮风挡雪的蓑衣斗笠上或已接上了一层薄薄的清霜。这种头顶尖尖、周身蓬刺的打扮,让扮成渔人的诗人看起来如同褐色的刺猬,坚硬的刺甲之下往往藏着一具脆弱而易感的躯体。

从《小石潭记》就不难看出,柳宗元时常“发呆”,喜欢一个人在安静之所独处。颇富声色的轻歌曼舞不足以让柳宗元在冬日里感受到快意,静谧的山水间或许更能真正地放空自己。而没有什么活动比垂钓更适合喜欢“发呆”的人。钓线浸入寒冷的水中,静待鱼儿上钩的时候,时间便真正地属于自己了。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或许柳宗元此番垂钓的目的本就不是“闲来垂钓碧溪上”,而是抛出了无饵之钩,等待上苍次给自己姜尚那般机遇。

永州的雪不比北方,它更加湿润而沉重,落在山间树间,却无法染白南国的河流。在一片白芒中的清流边,这样一次垂钓,个中意义怕是只有柳公自己最懂吧。


打磨人生的“精度”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在创作《泊船瓜州》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改为“过”,又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像这样总共修改了十多个字,最终才定为“绿”字。凡事精益求精,力求完善,不退而求次,是可贵的精神品质,更是对人生的高度负责。

古人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意思是说:以上等作为标准,只能收到中等的效果;以中等作为标准,只能收到下等的效果。在相当意义上说,工作标准决定工作成效,有什么样的标准,决定着有什么样的成效,也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和成败得失。正所谓,“得其大者兼其小。”坚持高标准,底线才会越来越牢固,底气才会越来越充足。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能接最烫的山芋,才更有利于激发敢闯敢试敢干的气魄,让人在能力跃升中筑就自信,进而摘取到“最大的麦穗”。

反观现实,不少党员干部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把“甘居中游”当成做人做事的“秘诀”,不愿精益求精,只想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塌塌混日子。凡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求完成任务、不求高质和高效。“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如同鱼缸中的鱼儿,适应了安逸,习惯了舒适,待有朝一日放归江海,又如何能逆流而上,劈波斩浪?

“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的超越自己”。而这个过程,就是打磨人生精度、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一个人的一生是碌碌无为还是璀璨夺目,“标准”堪称关键变量。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条抛物线,那最高标准就是抛物线的顶点,顶点决定人生的长度、宽度与厚度,只有不断突破抛物线的顶点,才会走得更远。廖俊波总是以冲刺的姿态干在前、创一流,“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俊才为民屡建功,品正德高志如松”,正是人们对这位“樵夫”的褒奖。理想信念坚如磐石,立场方能稳如泰山。立根固本、凝魂聚气,思想上向高标准校准,眼神上向高标准聚焦,行动上向高标准靠齐,有了高标准的追求,一个人就能不偏航向、砥砺前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山登绝顶我为峰”,从高尚工作中收获快乐,在舍我其谁中成就人生。

我们知道,工匠要出一件精品,离不开长时间的精雕、细刻、打磨,无不需要安稳心神、恪尽职守、专心致志、执着追求、迷恋至深、坚守平凡。打磨人生精度,意味着“执一事终一生”的专注坚守,蕴含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价值追求,体现着“守正出新”的创新动力。坚持高标准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再高的标准,不去坚持也会虚化;再严的要求,不去落实也会松懈。“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坚守“怀中一寸心,千载永不易”的信仰,抱有“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的能力,涵养“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定力,才会在生命的年轮中镌刻出最绚丽的印记。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较高的工作标准是一种动力”。党员干部犹如划桨者,应有拔头筹的志气、击中流的勇气、破难题的豪气,摒弃及格、力争优秀、追求卓越,这样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让自己的人生意义得到升华。

多年来的新闻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真正的精品力作,一定是来自于思想的升华,源于真情的流露,是把“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与“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融会贯通、持续深化的结果。


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在青春岁月博观约取,才能在人生旅程厚积薄发。广大青年只有将远大理想厚植于生活,在跋山涉水的征程中锤炼出顽强拼搏的意志,脚踏实地干事创业,才能以青春之力助推伟大梦想,让伟大事业在青年的接续奋斗中薪火相传。

※※※※※※※※※※※※※※※


梦想、奋斗,是永恒的话题。不过,究竟该有怎样的梦想,又要如何去奋斗,却有不同的理解。最近网络热传的一段视频中,一名小学生直言“我的梦想就是发财”,引来不少思考。无独有偶,一位企业家谈及创业时也忧虑地提出,很多年轻人希望“今天注册公司,最好明天上市,后天成为中国首富”,同样触及梦想与奋斗的深层次问题。

的确,梦想与奋斗相辅相成。首先要有目标,才有行动的方向;也只有一步一步前行,才能抵达梦想的山巅。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讲述我们党的历史上几位卓越领导人的故事: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就立志献身中华民族强盛,周恩来21岁领导了天津爱国学生运动,邓小平18岁在法国留学时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他们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革命理想,立志为民奋斗。崇高的理想、不懈的奋斗,诠释着人生应有的大胸怀、大境界、大价值。

今天,社会观念更加多元多样,梦想也有了更丰富的色彩。不是说实现“财务自由”的梦想就是庸俗的,但更要思考的是,应该如何跳出个人利益,去追寻更为开阔的人生梦想?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找到成就梦想的阶梯?


在“加深”和“提亮”之后,我们需要学习点金术的第三步:“增色”,这是一种新的境界。正是经过润饰打磨,你的意象才会变为闪亮的金饰。日记、随笔散文、小小说和诗歌都需要这种精益求精的过程。


※※※※※※※※※※※※※※※

标签: